综合管廊把所有的管线集中在一个廊体里,客观上就避免了“马路拉链”。支撑我们城市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地下基础设施,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管线,大概有7大类30多种。“马路拉链”是因为不同管线的投资主体分离、部门不同、建设时序不一致。综合管廊是大家都在这里面,你可以通过出入井进去以后开展增容,去维护,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下排水管网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解决内涝问题不能够靠无限制扩大管网来解决,这是不现实的,它是一项综合的工作。比如说两小时内降雨50毫米,得多大的管子把这些水一下子消化掉。所以,我们现在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要道法自然、恢复生态,通过采取先渗透,逐级滞留,降低径流峰值,再把雨水集蓄起来,从而不产生大的汇流,渗、滞、蓄后,我们还可以把雨水用掉,这样来打造一个“海绵体”,再加上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从而解决内涝问题。
资金问题。因为综合管廊投资量是相当大的,怎么解决资金问题?有几个渠道,一是中央财政资金来引导。比如今年中央财政拿了34个亿,计划三年内拿102亿来引导地方搞试点。二是地方财政加大投入,优先安排搞管廊建设,这是重大的民生工程。第三,就是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怎么样吸引社会资本呢?一方面鼓励企业化运作,这个企业可以是社会资本、社会企业,也可以是管线单位。另一方面是建立收费机制,谁进入管廊里面,要交纳合理费用,地下综合管廊就有点类似于地面上的“高速公路”一样,谁用谁交费。另外,就是融资支持。这次中央专门安排了专项金融债,还允许管廊建设企业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并且有配套的中长期政策性金融贷款,来支持综合管廊的建设,解决融资的问题。2015-08-25
互动问答Interactive Q&A

互动问答
问
现在大城市当中像“马路拉链”和“城市内涝”现象比较多。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下一步怎样推进地下管道的建设?资金的问题,在建设过程当中怎么解决资金问题?2015-08-25
答
问
“十三五”要开局了,我想问一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否会纳入“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们在国家层面建设规模、投入规模上有什么设想?2015-08-25
答
这应该是纳入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里面的,我们都已经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具体的投资规模,要根据“十三五”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去安排。2015-08-25
问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是否有更新计划?2015-08-25
答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于2013年4月进行了专家复审,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即到2018年,如无特殊情况,该规范不需要修订。目前暂无更新改版计划。2015-08-25
问
日常生活中很多残疾人面临或多或少的尴尬比如盲道的建设有些不足,包括被侵占的问题,从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角度来说从这有没有相关设施的重建或者改造有没有更细化的考虑?2015-08-24
答
当前我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过程当中,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格局,取得了很大成效。另一方面,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还有很多的不足,包括盲道被占用,建设不规范,管理维护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同时,这些设施、设备也有进一步提升功能的空间。我们和残联包括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这些年媒体对相关问题也有报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相关部门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要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推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根据条例的要求,加强对于已有政策、标准、法规、规范的宣传和培训,使全社会、相关主体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提高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保证我们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能够落到实处。当然,在这过程当中,我们还要加强检查。除了日常管理之外,我们和中国残联商量要对政策法规标准的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于不符合法规标准的情况,通过检查给予纠正、改正,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理。二是我们要不断扩大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要扩大覆盖范围。我们要推进无障碍设施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使更多的人共享无障碍设施的成果。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和有关部门也做了部署和安排,下一步重点是抓好落实,使这些政策和要求尽快见到实效。此外,因为无障碍设施的技术和设备也在日新月异、在更新,所以我们将积极采用和推广应用这些新的更加先进的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技术,实时修订我们的有关标准规范,不断提升无障碍环境的功能和质量,使我们的无障碍设施功能不断提升。2015-08-24
问
城市的无障碍建设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但是农村这一块的建设确实相对比较滞后一些,针对农村这一块的建设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2015-08-24
答
近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在城市层面,应该说初步形成了我国城市无障碍化的基本格局。同时也应该看到,量大面广的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还没有系统的开展,还不能满足残疾人、老年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为了让所有人共享无障碍环境和社会文明成果,根据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四个全面”的要求,我们和民政部、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这两年一起共同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国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基本健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村镇道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公共活动场所、残疾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不断推进,村镇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同时,《指导意见》还明确了主要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科学编制规划,要在各类村镇建设规划中体现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深化细化相关内容。二是加强监督管理,需要进行施工图审查的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审批。三是积极推进改造,要求各地制定专项改造计划,并且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同步推进。四是广泛开展宣传,使全社会都能够关心无障碍,支持无障碍。
下一步,我们和相关部门一起,准备在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的基础上,制定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村镇的工作标准,大力推进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