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2631321

互动问答

关于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呼吁2016-03-04
尊敬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领导:城市中多层建筑占有城市中相当比例,且这些住宅大都在中心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居住群众以年龄较大为多,因为没有电梯他们的出行有着相当不便。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南京、厦门、广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我所居住的小区,沈阳市和平区城中花园,在去年业委会就决定自筹资金加装电梯,可是目前沈阳市没有相关办法,我们不能安装。不论从需求还是供给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极大的市场,它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居家养老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也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要在改革、发展中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住房城乡建设部能出台指导意见,推动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顺致敬意。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由粗放扩张向精细增长、由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的发展理念不再过度关注开发强度,转而强调人居环境和人文关怀,通过内涵式更新来优化市民的生活体验。在此大背景下,为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不拆除现有建筑而提高宜居水平的手段之一。   一、规划和技术标准研究   我部一直关注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问题,多次就其中涉及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展开讨论和研究,并鼓励地方城市政府结合各地实际和法规现状,探索实施方法。我部已立项制订行业标准《既有建筑使用功能改善技术规范》,该标准将为老旧建筑加装电梯提供技术支撑。我部还组织编制了《电梯 自动扶梯 自动人行道》、《无障碍设计》、《老年养护院标准设计样图》(13J817)等标准设计图集,为无障碍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二、已进行的改造和试点   目前,关于老年人家庭和居住区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工作已启动。我部编制了《家庭无障碍建设指南》,并会同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印发了《加强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有关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北京、上海、南京、福州、佛山等城市制定了关于住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文件。这些文件对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一是满足标准要求;二是征得业主同意;三是明确加装费用及运维费用;四是执行审批程序。如上海市2011年出台的《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装电梯的原则、条件、程序等相关要求,并成立了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确定了7个区共15个项目作为全市首批试点项目,通过居民意愿征询并最终实施的为2个项目。   下一步,我部将鼓励各地转变工作思路,改变原有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充分尊重居民的实际需求,鼓励由社区组织实施电梯加装工作。2016-03-04
能否出台鼓励有条件的现有多层住宅安装电梯的政策,改善居住环境?2016-03-04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由粗放扩张向精细增长、由增量开发向存量更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的发展理念不再过度关注开发强度,转而强调人居环境和人文关怀,通过内涵式更新来优化市民的生活体验。在此大背景下,为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不拆除现有建筑而提高宜居水平的手段之一。   一、规划和技术标准研究   我部一直关注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问题,多次就其中涉及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展开讨论和研究,并鼓励地方城市政府结合各地实际和法规现状,探索实施方法。我部已立项制订行业标准《既有建筑使用功能改善技术规范》,该标准将为老旧建筑加装电梯提供技术支撑。我部还组织编制了《电梯 自动扶梯 自动人行道》、《无障碍设计》、《老年养护院标准设计样图》(13J817)等标准设计图集,为无障碍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二、已进行的改造和试点   目前,关于老年人家庭和居住区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工作已启动。我部编制了《家庭无障碍建设指南》,并会同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印发了《加强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有关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北京、上海、南京、福州、佛山等城市制定了关于住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文件。这些文件对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一是满足标准要求;二是征得业主同意;三是明确加装费用及运维费用;四是执行审批程序。如上海市2011年出台的《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装电梯的原则、条件、程序等相关要求,并成立了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确定了7个区共15个项目作为全市首批试点项目,通过居民意愿征询并最终实施的为2个项目。   下一步,我部将鼓励各地转变工作思路,改变原有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充分尊重居民的实际需求,鼓励由社区组织实施电梯加装工作。2016-03-04
关于负荷55吨钢便桥和钢平台的防洪标准?尊敬的领导,根据贵部所发布的强制性防洪标准,请问高速公路的建设中的起到临时桥梁作用的设计负荷为55吨的钢便桥和钢平台是否应该符合贵部发布的前述防洪标准。我们的理解是,鉴于防洪标准涉及到公共安全,即便是前述的临时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也理应符合防洪标准。请问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如我们以书面形式向贵部询证,贵部能否给予书面回复。谢谢。2015-12-30
一、高速公路桥涵的防洪设计,应执行《防洪标准》(GB50201-2014)第6.2.1条。   二、《防洪标准》中第3.0.8条规定“下列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经论证可提高或降低”,其中第2款规定“使用期限较短及临时性防护对象,可减低防洪标准”。2015-12-30
今冬明春供热保障工作情况如何?有无相应措施?2015-12-01
今冬明春供热采暖工作形势总体上比较有利。从天气来看,根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气温偏高,暖冬概率较大,有利于缓解供热调峰和应急压力。从煤价来看,价格下行,煤炭供应充足,便于供热企业储备供热用煤。从改革的情况来看,经过多年的供热体制改革和工作积累,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供热采暖保障机制。   截至目前,总体上看,供热运行平稳。但也出现了部分地区因工程施工、管网老化、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供热问题。这些问题是局部的、个别的,但冬季供热采暖是北方采暖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我部将指导各地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煤炭、天然气等供热能源保障。建立冬季供热采暖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能源、交通、气象、环保、价格、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做好供热用煤、用气、用油、用电的供应和运输,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供需矛盾。建立供热预警机制,跟踪掌握煤炭、燃气、燃油、电力等供应动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供热预警信息,做好相关的应急储备工作。   二、抓好采暖期的供热运行管理。根据地区气候和不同阶段供热负荷的特点,科学调度、合理调整运行工况,确保采暖期供热平稳。严寒期是供热采暖的关键期,特别是元旦、春节的供热采暖是关键期的关键,要围绕着供热保障,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加强供热管网设施的巡检和维修,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加强供热应急处置,在做好供热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安排专人值班值守,及时处理处置突发事件,特别是要防范大面积停热事件的发生,确保采暖期供热万无一失。   三、抓好供热监管。加大对供热市场准入、退出和供热质量、服务、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重点督查供热设施、能源储备等未达到开栓标准的供热企业,防范各类弃管弃供和质量、服务、安全不达标的问题发生,加强对违法违规用热行为的处罚,保障供用热正常市场秩序。   四、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遇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供热受到影响时,要调动各种供热资源,调整运行参数,适当加大输出热量,保证采暖需求。如需采取超常规措施时,要优先保障居民供热,适当减少机关、商场、超市、餐饮、娱乐、写字楼等公共建筑的供热量,特别是加强夜间公共场所的供热调控,尽最大能力满足居民采暖需求。   五、积极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加强用户走访,增加室温检测频率,积极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室温不热或过热等问题积极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采取临时性、过渡性措施。推广设置供热服务平台,将服务投诉率作为考核供热企业的主要指标,对于投诉率高的企业进行约谈、曝光和处罚。2015-12-01
怎么看待北方供热与雾霾治理?2015-12-01
进入采暖期以来,北方多地发生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特别是东北地区等雾霾污染严重,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对此,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分析了供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一、指导各地继续做好供热设施节能减排改造,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严格落实供热燃煤锅炉脱硫、脱硝和除尘等减排措施,切实降低供热燃煤锅炉污染物的排放。因地制宜推进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加快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供热燃煤锅炉。加快供热老旧管网设施改造,降低供热管网设施的热损失。优先利用工业余热供热,积极推进地源热泵、太阳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供热。   二、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供热企业煤质管理,优先使用优质煤,坚决杜绝使用散煤。采暖期间,要确保燃煤、燃气等锅炉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严格禁止停用或弃用环保设施。遇到重污染天气时,要根据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人民政府统一指挥下,采取提高热电联产、燃气锅炉、煤粉锅炉等低排放热源供热比例等临时性应急措施,减少供热污染排放。2015-12-01
目前在第1237页, 共有2012页, 共有10056条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12351236123712381239 下一页 最后一页 跳转到
一站式一体化EHS专业服务平台

咨询业务联系人:李工  18912631321

邮箱:bofety@163.com

安全专家咨询:李工  18912631321

邮箱:decy@bofety.com

商城联系人:姜工  18013477896

邮箱:jiangting@bofety.com

网站地图法律声明
Copyright © 2024 苏州博富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3284号-2. Designed by wanhu.